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四川省若爾蓋縣諾哲龍洼金礦 |
信息發布:本站
發布時間:2008-03-02 17:21:53
點擊率:10512 |
諾哲龍洼金礦位于四川省若爾蓋縣轄區內,金礦賦存于淺成侵入巖以及賦存于受構造、蝕變、硅化與巖漿(火山)熱液有關的碎屑巖中,為典型的變質~巖漿(火山)熱液礦床。金礦化體呈似層狀、層狀,總體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。脈巖、淺成侵入巖與地層產狀有的一致,有的斜交,多數含金,部份直接構成金礦體。礦區面積 一、 礦區地質特征 礦區處于西秦嶺構造帶和松潘造山帶結合部位,瑪沁-瑪曲-略陽大斷裂之南側,區內出露的地層主要有三疊系中統光蓋山組上段、咀朗組和零星分布的第四系。總體構造線呈北西~南東向展布,主要構造有:諾哲龍洼背斜,F1韌性剪切帶、F2斷層、F3斷層。區內巖漿活動較弱,僅于諾哲龍洼背斜核部見有4條平行或雁列的花崗巖脈,均為燕山晚期花崗巖。 二、 諾哲龍洼地區地球化學特征 1、諾哲龍洼、草坡、茍杰三處均為金、砷、銻元素組合異常,表現為低溫熱液成礦元素組合特征,各異常中心吻合度高。見表3和圖4。 2、區內異常以諾哲龍洼面積、強度、規模最大,其綜合排序名列第一。如表面4。 3、諾哲龍洼異常元素變化系數為1.42,濃集比率6.57,表明較西秦嶺區有較大程度濃集,具分異~強分異特征,形成較強異常。而草坡、茍杰異常金元素的變化系數分別為0.70、0.58,濃集比率分別為3.07、4.48,表明較西秦嶺區亦有較大程度的濃集,但分異程度較弱,形成弱異常。 4、砷、銻元素異常覆蓋三個異常。砷元素變化系數為1.92,濃集比率4.84,表明較西秦嶺區有較大程度濃集,具分異~強分異特征,形成強異常;銻元素變系數為0.85,濃集比率 5.18,亦表明較西秦嶺區有較大程度濃集,但分異程度較弱,形成弱異常,區內金、砷、銻三元素在三個異常的地化特征詳見表5。 5、異常位于瑪曲斷裂帶南東側,約10公里的諾哲龍洼背斜軸部的東側,受背斜軸部F1韌性剪切帶控制,金異常值由北向南漸增,砷、銻元素異常則由南向北漸增。 三、礦床地質特征 該礦金礦化與巖體和構造“三位一體”產出,礦化體受構造控制呈北西~南東向展布,空間呈不連續狀分布,主要產于F1韌性剪切帶及F2斷裂破碎帶中。賦礦地層為三疊系中統光蓋山組上段下亞段,具有較高的金背景值,成為成礦的初始礦源層。礦化體具有一套中低溫熱液蝕變組合,如硅化、絹云母化、毒砂化、黃鐵礦化和碳酸鹽化。 產于F1韌性剪切帶的Ⅰ號礦化帶為區內最主要的礦化帶,呈北西~南東向展布,傾角45°~60°,傾角65°~75 °,呈不規則脈狀,長 三、 礦石礦物特征 礦化巖石的礦物成份較為簡單,以斜長石為主,次為絹云母、石英、綠泥石、褐鐵礦、黃鐵礦、毒砂和微細粒自然金等。其中絹云母含量達20~35%,黃鐵礦含量2~3%,褐鐵礦含量2~3%,毒砂含量約1%。礦化巖石的結構主要有粒狀結構、交帶結構;構造主要有浸染狀構造、細脈狀構造和團塊狀構造。 該礦由于工作程度較低,未做儲量計算,但該區礦化較好且相對穩定,又屬川北隴南金礦成礦帶這樣有利的構造位置,找礦前景好,值得進一步工作。 |
CopyRight ©2005-2006 四川省礦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單位地址:四川省成都市錦江區下南大街59號成都世代錦江25樓 聯系電話:028-86121100 你是第 3910306 訪問本站的人 蜀ICP備05031173號 |